2018艺术新作·冬暖主题影展在经历了10天的展映后,将于今天落下帷幕。

作为参展影片之一的《淡蓝琥珀》在昨天举办了全国首映礼,趁着昨天影片首映的时候,我们有机会对导演周劼主演王真儿进行了一次专访,和他们聊了一下这部艺术新作。

第一次看《淡蓝琥珀》其实是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当时影片入围了上影节亚洲新人奖的评选,拿到了最佳影片和摄影亮相提名,并且最终获得了最佳摄影奖

如今在2018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再来回顾这部电影,可以说,它算得上是这一整年比较出色和亮眼的内地独立艺术代表作了。

《淡蓝琥珀》是导演周劼的长片处女作,但从影片不同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部业已成熟的电影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捕捉到这位新人导演的自我表达和作者意识,比如他对于画面空间的架构,以及故事时间线索的分割。


和其他新人导演那些强调抒发自我感受和情绪的处女作不同,《淡蓝琥珀》是一部改编作品,影片基于须一瓜的中篇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讲述了一个叫做荷洁的普通女人,在经历丈夫去世的变故后,陷入对生命价值的困惑的故事。

作为一位业已成熟的作家,须一瓜之前的作品也被数度搬上银幕,比如夏钢导演执导、王千源和余男主演的《夜色撩人》,而最出名的则是曹保平导演的,让邓超、段奕宏和郭涛一同斩获上影节影帝桂冠的《烈日灼心》。

事实上,改编一个知名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在谈及为什么会选择须一瓜这部部充满挑战的作品来翻拍,周劼说,最初是因为小说中抛出的一个问题——人活一天到底值多少钱?

“我在十年前看过的这个故事,当时触动很多,这个概念其实很少有人提到过,而且是以这么细致的方式。”

故事中,荷洁在丈夫阿峰遭遇车祸离世后,获得了30万的赔偿。而她在一次日常的计算中,偶然发现如果阿峰的生命只值30万,那么他曾经活着的每一天,只值25块钱。

当电影里其他角色忙着算计买车位到底划不划算,生日聚会超没超支时,当生活周遭一切都可以被明码标价时,人的生命和情感也在不知不觉间被轻易地物化了,而人活一天只值25块钱这一触目惊心的等式,则成为影片赋予人们的直观的冲击。

由于影片故事由荷洁的女性视角切入,很多观众可能在一开始和我一样,把整部电影局限在一个女性题材的框架内,然而正是因为这个有关价值的思考,让影片拥有了超越性别的普适性。

在采访的时候,导演也提到,他在最开始就没有吧故事圈定在女性题材这个范畴内,他认为,“荷洁代表了当今社会的很多人,也许他遇到过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也许他很执拗,这和他的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电影中那个冰冷的物质世界,也确实是现实的一种常态。

周劼说,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所有事物的价值都是用钱来衡量的,但是你又会去想,生命这些东西是可以拿钱来衡量的吗?你会觉得不是,但是当你真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要怎么去解决呢?

所以这部影片最终的目的,是关于每一个困顿在物质和金钱旋涡的普通个体:“你抱怨不公平时,其实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这种事情时天然存在的,并且存在很久了。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内心得到平静,找到和自己和解的方式。”

“自己与自己和解”,或许是每一个个体,在这个不容置疑、无法逃脱的金钱价值体系中,唯一能够让自己得到喘息、保持纯粹的方式了。这虽然听上去让人绝望,却又异常真实。

须一瓜的原著《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原本讲述的是一个弱情节和散文化的故事,相较于其他戏剧性和冲突性的小说,《淡蓝琥珀》在影像化的过程也面临着更大的难度。

于是在改编小说的过程中,无论是剧作的架构、影像的风格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尽可能的为影片中“价值”这一主题服务。

首先是在故事层面,荷洁的经历被分割成两个时空,一个讲述过去,一个记录现在,在导演看来,不同时空的平行剪辑为影片带来悬疑感,强化它的故事性。

荷洁的过往和现在的时空碎片,最终拼凑完整时,人们也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角色的人生遭遇和情感经历,在某一时刻终于获得恍然的顿悟。

其次是在影像层面,《淡蓝琥珀》拿到亚新奖最佳摄影奖时,为影片颁奖的著名电影摄影师曾剑评价说,这部电影的所有镜头都是为剧情服务的。

无论是在画面里被边缘化的人物,还是重庆新旧对比强烈的城市景观,又或者是随着时空而变化的镜头色调,每一帧影像中都存在着不同的潜台词,等待观众去发掘。

最后是表演层面,影片中担任荷洁一角的,是曾经主演过《记忆大师》《无罪之证》和《上海女子图鉴》的王真儿。故事的主题、情节和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她的发挥和表达。

然而角色本身,在很多时候都需要靠内心状态而非台词来支撑并且呈现出她性格,这对于王真儿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在采访中,她提到导演为她的诠释营造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空间:

“尽管影片采取的是时空穿插的讲述方式,但是在拍摄时,我们是按照时间线索,顺时针拍下来的。所以我对这个角色的经历和心理,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的流线过程。所以我越来越能体会到荷洁的内心,很多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到的。”

随着这样的循序渐进,王真儿认为在塑造荷洁这个角色,所需要的不是装扮、动作和台词等等外化的技巧,而是全身心浸入后的本能:

“我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个时候的自己,都觉得有点神经兮兮的。影片里我是一个保姆,给雇主一家收拾鞋子,我有种执念就是要把鞋子摆的非常整齐。后来我在厨房削苹果,我就想一条皮,一次性削到底。我认为这些都是荷洁这个人物会做的事情。她本身就是一个拥有很强执念的人,只是她自己不知道。”

《淡蓝琥珀》的最后,用一个将近八分钟的长镜头呈现出超现实的一幕:

孑然一身的荷洁在自家的天台上,幻想着去世的丈夫和婆婆回到身边,曾经装死她老公的仇人变成了朋友,所有人聚在一起,放下了阶层的偏见和过往的隔阂,其乐融融地一起吃饭、喝酒,最终荷洁的脸上留下一滴眼泪。

对于这个带有明显“升华”意味的结局,我们也和两位主创聊了聊。

在王真儿看来,荷洁最后的眼泪包裹着太多情绪,但她不认为这滴眼泪意味着最终的和解:

“虽然我们大部分都喜欢看美好的结局,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着不美好的事情。

尽管很多人都会认为眼泪代表着荷洁与自己的和解,可如果让我来说,我觉得她对这个世界还是保留着自我的执念,因为她真的经历了太多。世界上确实存在像她一样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挣扎,无法达成内心的平静以及与自我的和解。”

然而导演周劼拥有不同的想法,他把这个超现实的长镜头看作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者是存在于另一重时空中的平行世界:

“这世界可能存在着另外一个时空,在那里荷洁的亲人没有死去,仇人是她的朋友,大家开心的生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所有平行时空里,我们生活的时空也许是最差的那个。或许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想着在其他地方还有更美好更幸福的存在,怀着这样的希望能够让自己从这个世界的苦难中获得解脱。”

听上去,有一些妥协的意味。

但其实,这或许就是最接近于现实的真谛了,谁又不是在与世界的妥协中实现自我救赎?

回过头来再看影片抛出的那个问题:人活一天到底值多少钱?

—— 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以及最终的那个数字并不重要,因为人被价值所定义,被物化的过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既定事实。

《淡蓝琥珀》没有传统意义上的Happy Ending,也没有让人豁然开朗的大彻大悟——毕竟,人们很难通过一部电影获得人生的终极答案。

影片最终能提供给每位观众的,可能只是抽离出物质主义的某种觉醒和思考,又或者是为对这个世界感到无力或者无奈的人们,带来一种不甚明确的希望。

而这些,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那么,《淡蓝琥珀》也确定将于12月17日在全国艺术电影联盟专线上映,该片由爱奇艺影业(上海)有限公司出品,霍尔果斯新线索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北京华录新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我想电影(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无锡少年派影业有限公司发行。希望,有个好的表现吧。

有用 (95)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