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在的表演戏学生已经不上课了|李林

完整的塑造,才是最重要的

我再重申一遍,本身表演指导这个职业的出现是没有错的,人家要养家糊口,人家要来演戏。但是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所谓的表演指导进剧组?

第一,很多同学在校的时候,学的不够好。当然,有一方面是说现在的老师不会教,我也承认。据我所知,这不是笑话,这是真事儿!某知名表演类大学的一位老师,是研究生毕业,给本科班导演系上课的时候说:“你们今天戏的节奏比昨天慢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掐着手表,你们比昨天慢了43秒。”这不是田径赛,不是奥林匹克。它的节奏快慢,不是说拿秒表掐的,而是你对戏的感觉。越来越多的外行,文化课好的人,能过国家线的人,他留在学校当老师,那你说学生们所接受的教育,跟以前还能一样吗?你吃的那些东西的营养量,还能跟以前一样吗?

第二个,据我所知,现在全国一类一线的,叫表演类艺术大学,大部分的学生连大二的课程都没有完成,就已经开始出去拍戏了。以前中央戏剧学院也好,北京电影学院也好,解放军艺术学院也好,上海戏剧学院也好,这些知名的一线大学、艺术类大学,如果学生的课时达不了多少,或者表演的状态到不了多少,或者你来上课的课时完成不了多少,在大一的时候是要甄别的,不管你有什么事,哪怕你是再大腕,你要出去拍戏,对不起,我得甄别。但是我们看看现在这两年起来的,就连这些名校的学生们,也都纷纷在外头拍戏。我也没有看学校说:“你们课时没完成,你们必须得回来上课。”没有!而且还大肆鼓掌,太好了,你看我们学校的学生多优秀。

本来你看,学表演应该一步一步通过什么,从最早的一些元素性练习,解放天性,观察生活练习,然后到中国名著片段,然后到外国名著片段,然后到独幕剧,然后到毕业大戏。对吧!从一个七八分钟的小品,到最后能完成两小时零一刻钟左右的一台完整大戏,最后塑造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有戏感,才有继续的创作

那么再说回来,为什么现在演员们没有创作法,要带表演指导进组?除了我刚才说的第一点,除了有很多科班出身在校的小朋友们没有认真学以外,现在还有大量的造星运动。推出来的流量小生,推上出去的流量小仙女,他真的就不会,人家没学。

我前些日子刚合作一小朋友,人家以前是学空乘的,是一空中小姐,非让人家来演戏。真的就是导演说:“你看你从这儿走到这儿,放下手里这盘菜说词。”这孩子真的就是从这儿走到这儿,然后突然说:“对不起导演,我是先放盘子还是先说词?”这就是投资方逼着,要求必须要用我们家这人。所以她就带了一个表演指导进组,她这表演指导跟我还认识。她这表演指导每天很敬业,这孩子也很努力。每天我们九、十点钟收工,得给这孩子说戏,说第二天的戏。按照通告表一场一场说,说到夜里一点多钟。问题是到了第二天,她到了现场,还是不会。为什么?因为表演这东西,不是三天两早晨就行的,这就是我刚才前头说的问题,戏感的培养。

我觉得表演补习班的出现,是一特好的事儿。咱不应该叫表演补习班,我觉得应该叫表演提高班,或者叫一部分是表演补习班,一部分是表演提高班。据我所知,这两年国外的一些大师们,也纷纷地来国内上表演课,包括铃木忠志在古北水镇搞的这个铃木忠志培训班,然后还有像陈坤哥哥他们搞的山下学堂,还有刘天池老师搞的这个天池老师表演学校,我个人觉得,这是一好事儿。

第一个是当年在学校没好好学的,您现在出来能补课。咱以前小时候上学的那会儿,上课不听讲,咱还能出来补补课,更别说现在这帮靠这吃饭的了,对吧!第二个是也是我刚才说过的,让没有学习过表演的同学,在短时间之内可以接受正规的表演训练,这也是一个好事。这就是之前我说过的一个问题,学院派的存在是什么?学院派的存在不是为了拉帮结伙。学院派的存在,是希望这个行业有一个木桶效应,学院派的存在是木桶的那个最短板,就是你最差,也不要差过这个短板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赞扬这种所谓的表演学校。它有没有问题?它有。为什么这么说?这又说到我刚才所说的戏感培养,你两年到四年培养出来的戏感,跟你两个月到四个月培养出来的戏感,那能一样吗?那绝不一样。对吧!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到了这个学校以后,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在好多经纪公司给这帮小朋友们报这些班的时候,有的也不是小朋友了。它有点像什么?吃过全聚德的烤鸭吗?就是填鸭式的。我在两个月之内,把四年的东西填压到你的身体里,那你能消化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消化的好?而且表演是一门实践的学科。你实践了四年的人,跟实践两个月到四个月的人,那能一样吗?也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民间的表演学校的出现是好事儿,但是我们要客观而理智地看待民间表演学院的出现。

有用 (71)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