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从前期筹备到影片上映可以说都赚足了眼球。其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更给影片增加了一圈光环。

更别提此片的演员阵容了!赵涛、廖凡、丁嘉丽、张译、董子健,要实力有实力,要流量有流量,就问你激不激动,买不买账?

从1998年的《小武》,到2018年的《江湖儿女》。贾樟柯作为大陆少数的独立电影导演,在不知觉间已经拍了20年的作者电影了。

在《江湖儿女》首映后,贾樟柯在记者会上说:“自己从上个世纪90年代离开家乡学电影,到如今回到家乡定居,也是20多年。”

在这些年里,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的变化,新事物的崛起伴随着旧事物的消失,在这样的时间更迭下,人们生活在这个江湖并不容易。

江湖儿女的一进一出

这部《江湖儿女》的灵感其实来源于三年前,贾樟柯在整理自己这20年拍摄的纪录片素材时,隐约看到了自己想讲述的江湖故事。

影片讲述了在2001年的山西塞外,一对恋人之间横跨17年的犯罪爱情故事。

故事发端于山西一个偏远凋辟的煤矿小镇。男主角斌哥(廖凡饰)是当地的地头蛇,开麻将馆、迪厅,风光一时。

而女主角巧巧(赵涛饰)是斌哥的女朋友。

在一场街头斗殴中,眼看斌哥遇袭,几乎丧命,为了救下斌哥,巧巧拿出了那把江湖人的手枪,鸣枪示警,吓退众人。

然而等待着她的是不可避免的牢狱之灾。

时间来到2005年,出狱之后的巧巧仍然期望着追寻斌哥,她奔赴三峡想要重新开始。

但是这个时候,世界早已不是她所想的样子。由于三峡大坝的开建,周边小镇将会被推翻。而推翻的不仅是小镇上的建筑,还是斌哥的信仰。

这种情况之下,巧巧没有选择继续跟随,反而是坚守着自己的江湖规则。

为了生存,她去婚宴蹭吃却只挑不值钱的面;抓住偷包女人却还要先帮她解决掉小混混;碰瓷坑蒙拐骗的土大款一定是出轨留情之士....该做的不该做的她都做了,谁叫她依旧活在这个江湖之中

时间来到2017年,巧巧与已经偏瘫的斌哥再度相见,多年过去斌哥早已远离江湖,他问巧巧是否还记恨自己?巧巧说:

“无情了,自然也就不恨了”

好一个“不恨了”!人在江湖,爱恨情仇容易,豁达开朗不易。

巧巧与斌哥在江湖中一入一出、分分合合。他们对于江湖情义有着各自的理解与坚守,而两人也都在这份番坚守的过程中,达到了内心的豁达。

而最后的“不恨了”,在我看来,才是贾樟柯想为我们表达的江湖内核。

这番江湖,是想象中的样子

很多人吐槽《江湖儿女》太负面,太沉闷,让人看得压抑。其实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算不上闷,不过初看的时候的确也没有多少情感共鸣。

可是,当最后的音乐响起,突然间,就像是影片中那些不肯示人的眼泪,说不出的情绪突然涌上来。

不像以往的作品有着浓厚的时代压迫感,《江湖儿女》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人物小传。时代的变迁在这里更像是一个参照背景,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则是时代下的小人物。

这部片子的主题是个人的选择与成长,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处方式的变迁。

影片从山西大同的街头“帮派”江湖出发,那时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野蛮生长的。后来资本涌入、经济形势变化之后,势力之间的不平衡打破了这种类似的原始生态。

它通过揉碎过往来让人在怀旧中心痛。拍出了资本运作之下的冷漠与无情。在这过程里,有人成长适应变得愈发冰冷坚硬,有人游离出走最后无地容身。

赵涛与廖凡在片子里都贡献出了我迄今为止认为他们最为巅峰的演出。

赵涛是个能够突破外形限制的演员,年轻时眼神里的坚毅光芒,与被世事淬炼后眼里的孤冷都演得出神入化,挺得笔直的背就像背着过去的碑。

廖凡的肢体动作把握精准度也让人折服,前期的大气无畏到后期的游离无奈,以及成为残疾之后的艰难行动在表演上都无可挑剔。

比较遗憾的是,贾樟柯的片子近年看似时间线拉长、空间线拉远、时代背景加多了,但格局其实越来越内收、越来越聚焦于个人情感。

从他向内追寻个人救赎的转变中,甚至能听出他对目前创作环境的失望,使他只敢谈自我,不敢问现实为何。

翻看过往贾樟柯的片子,会发现这其实是他第一次在作品中挖掘“江湖”的概念。

对于他来说,电影创作本身也是另一种“江湖”。也许,这就是电影《江湖儿女》的魅力吧,想放肆但必须克制。

有用 (9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