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配角的戏份比主角多”成为了影视的作品一种标配

说说最近热播的三部剧来说吧:

《温暖的弦》硬生生变成了“温柔的睿”、“ 一心的潘” 、“小岱的管”。

配角的戏份多到让观众怀疑男女主只是友情客串的角。

《泡沫之夏》呢,男一一个星期的戏份加起来还没男二一集多。

男一号和男二号之间,划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归来去》的编剧给了很好的回应。

《归去来》前20集基本在描述女二的故事,播到三十集的时候,女一连活在预告的戏份都没了。

《归去来》的编剧强行挽尊的解释道“该剧不是一部大男主剧或者大女主剧,而是一部群像剧,这样的叙述是为了给其他角色腾出了展现空间,从而避免每个角色成为纸片人。”

主角的存在不是因为戏份多,而是因为他们是作品的价值观担当。

《归去来》海报设计的还不错,就是剧情千疮百孔,大家看剧真的不要当真!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留学生的故事从象牙塔走向社会,一步步完成蜕变的故事。

因为剧中关乎国外生存环境、文化、处事方式和法律程序的剧情都充满bug,所以我现在只想和大家探讨这部剧的角色价值观问题。

两位主角作为里边的价值观担当,他们担起了这个重任吗?

书澈:不怕你的价值观坍塌,就怕你的价值观双标

罗晋饰演的男一号书澈,是一个有着“瑕疵价值观”的官二代。

明明是自己无照驾驶+超速驾驶,书澈却要唐嫣饰演的萧清帮忙顶包。

书澈一出场,价值观就已经错到外太空去了。

自己犯事以后,书澈还不允许康律师把自己犯罪的事情告诉家人,他希望靠自己的金钱和能力处理这件事情。

从这个角度看来,书澈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官二代。

但是非常打脸的是,在犯事的时候他允许自己让萧清帮忙顶罪,被捕之后却不允许康律师让萧清翻供。

都是为自己做无罪辩护,为什么书澈可以放火,百姓却不允许点灯。

自己来承担罪行,不等于不能让家里人知道自己的罪行,也不等同于不动用家人关系捞人。

书澈在法庭上的主动认罪的确保住了萧清的价值观,但是萧清答应翻供一事在书澈看来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书澈曾和萧清说过,只要萧清愿意帮自己的忙,就愿意给她一笔帮忙费,当时的书澈没有觉得自己不道德。

一样是收买的行为,他却不允许父亲的手下汪若南用“车”收买萧清做翻供,这时的书澈觉得汪特助和萧清都不道德。

书澈只相信自己看的东西就算了,他信任自己比信任别人多很多。

从最初的接受父亲安排,让司机替他顶替罪名,再到现在书澈主动承担自己的罪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自己独立三观的人,他接受不了那些不义、不堪的事情。

他不愿意自己在法庭上说谎,因为他无法面对自己的愧疚感。

当一些事实无法改变的时候,他只能选择自己坚守,包括把自己的父亲送进监狱。

书澈这个角色一直给我们灌输的价值观就是要凭自己的本事做自己,因为过分的注重自己的感受,所以导致这个角色有点自私自利。

萧清:把自己的价值观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之上

萧清在剧中戏份虽然比不上缪盈,但是她的这种价值观放置电视剧里面,就是女主的命运。

萧清在剧中曾经多次被书澈误会:书澈认为,萧清可以为了钱做假口供,萧清可以为了赚钱和教授勾搭不清。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萧清也曾在剧中多次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很符合冤家“不打不相识”的设定。

和父母一起视频聊天的时候,萧清总是报喜不报忧。

明明自己的舍友是奇葩,萧清却要说谎说他们对自己很热情。

明明自己只啃了一碗泡面,萧清却偏要说泡面是加餐之举,用来缓解自己思乡之情。

“善解人意”,也是建立在体贴别人的基础之上。

为了公平竞争,萧清主动放弃给予的教授打工机会,然后去校外打黑工。

无论留学生在校外打工的合法性,至少我们看到编剧在塑造女主“艰苦奋斗”形象时所付出的努力。

从《流星花园》开始,我们的女主角都是一些在剧中兼职于各大餐饮场所,就感觉一个女主角没有打过工,人生就会少了一份精彩。

可是为了所谓的公平竞争就违反法律,萧清的“原则”中到底有没有遵纪守法这一条。

剧中的法律,总是被“人情”所累。

在这个世界上,萧清最怕两件事情,一件是求别人,一件事别人求自己,所以当缪盈希望萧帮忙做假证的时候,萧清勉强答应了。

萧清作为一个读法律研究生,愿意做伪证的原因,是她受不了人情,受不了别人的乞求。

如果别人的期许总是会干涉到自己的决定,过分在乎别人看法的萧清,活得真累。

其实她也没有错,她只是不想毁了书澈的人生,可是人情这种东西,真的很难用价值观去标榜。

剧情与角色是共生,而不是单恋

《白夜追凶》这类电视剧给我的感觉就是,剧情发展和角色感情值得我们去推敲和揣摩,而《归去来》的编剧总是在牺牲剧情为角色形象服务。

我们的确可以从角色中感受到角色形象的伟大,价值观的感人,可是千疮百孔的剧情又难以说服我们、打动我们。

如果剧情撑不起角色的才华,那角色就算不是纸片人,也是一个矛盾体。

剧情的发展,可以让我们了解角色的特色,或者角色的变化。

角色的感知,也必然需要合情合理的剧情来做推动。

剧情与角色是共生,而不是单项服务。

甚至说,布景、服装与剧情、角色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才会让一部影视剧作品处于均衡、平衡的状态。

为了塑造宁鸣痴情的形象,编剧不惜让他从大学就开始默默守护女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放大观看宁鸣的感人形象,就觉得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跟踪狂。

为了打造富二代“垮掉”的形象,也不惜让成然与“绿卡”结婚。

也许,这部剧没有让所有的配角都服务于主角,但是也不应该把配角折磨成“里外不是人”。

新浪电视曾发起过一项网络调查,电视剧中的三观到底要正,还是要真?

由投票结果可看出,网友的意愿比较平均,并未出现一边倒的分化。

17.2%的网友认为“主人公三观一定要正,才能给观众以引导”,22%的网友觉得“电视剧应该反映现实,揭露丑恶”。

而折衷的观点占22.9%,这部分网友认为,“主人公可以有瑕疵,但不应做难以认同的坏事。”

如果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视剧,我希望它的三观是“真的”。

真相即使残忍,观众也应该接受。

如果是一部弘扬价值观的电视剧,我希望它的三观是“正的”。

精神境界的丰富,也需要影视剧的力量。

但如果这是一部讽刺现实的电视剧作品,我需要它不是一个既想传递真善美,又想揭露黑恶丑的傻白甜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有用 (24)

评论加载中...